盘锦今日油价格表_盘锦今日油价

半个多世纪以前,石油就被喻为“现代工业的血液”。随着社会的发展,石油本身的价值早已远远超出了一般的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领域,渗透到社会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石油在国际政治中的战略角色越来越突显。

石油首先扮演着国际政治的“晴雨表”,尤其在西亚、非洲发生的大大小小争端,几乎都与石油有关。当然,与石油相关的国际政治最敏感点还在中东。那里是全世界的主要石油基地之一,油价的涨落和国际政治斗争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成为西方大国争夺的战略要地,那里的任何冲突都含有微妙的政治背景。

在中东地区,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为疆土斗争了几十年,它们已同石油及国际政治交织到一起。巴勒斯坦有众多的产油国支持,以色列则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中东政治、军事冲突加剧,西方大国立即纷纷抢购石油,油价会随即上扬。而当那里政治军事形势平稳,军事冲突平息,油价又会很快落下来。从20世纪80年代的两伊战争到90年代的海湾战争,都可以看到石油的“身影”。

石油的价格,也是一些国家在进行外交活动时的得力“筹码”。在美国,早有人把用石油打外交牌的手段誉为“石油外交”。

石油,可以成为国家之间互相拉拢、控制、合作的“筹码”,在以前的欧洲经济互助委员会中,苏联依附着自己极其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特意铺设了“友谊”输油管线,以低于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小兄弟”捷克斯洛伐克(现已分为捷克和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和当时的东德等国输送石油,而以正常的国际市场价格向西欧和日本等国出口石油。有时候,一个产油国出于国际政治目的,可以把石油高价进口、低价出售,当然也可以低价进口、高价出售。

石油当然也可以成为国际斗争的“武器”。这一点,位于世界主要产油区的阿拉伯国家运用得最为频繁、娴熟。

1973年10月初,埃及、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游击队与以色列打响了“中东战争”。在这次战争中,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团结一致,用石油作“武器”,把对美国等支持以色列侵略的国家的石油供应量逐月减少5%,并以减产、禁运、提价、国有化和增加本国股份等措施,对美国、以色列等国家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加之阿拉伯国家在道义上和财力上对埃及、叙利亚及巴勒斯坦的支持,有力地影响了战争的进程。

西方发达国家国内石油消耗过分依赖中东的进口,所以,这些国家用石油“武器”起到了军事武器起不到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的这场以石油作“武器”的斗争,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了西方社会动荡。在那段时期中,国际金融货币市场,通货膨胀,人心惶惶。石油“武器”引发的“石油危机”给西方经济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从那以后,国际石油市场一有风吹草动,美国的经济学家就纷纷提出警告:如果美国国内石油需求量持续增加,生产量低,进口扩大,那么,类似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就有再度爆发的危险!

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之后,受到“制裁”的伊拉克也频频用石油作“武器”,忽而要求增加用于换食品的石油出口量,忽而又减少石油产量,以求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上扬,搅得国际石油市场动荡不勘,这当然也会涉及国际政治、经济。

由于石油已广泛而深入地渗入经济生活的各个环节,石油价格的波动直接冲击着世界金融市场,对金融市场起着一种“调节剂”的作用。

1986年,国际油价暴跌,相同体积的石油价格甚至低于“可口可乐”饮料的价格,使一些产油国出现债务危机。墨西哥政府宣告自己已无力偿还债务。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石油出口国也纷纷表示难以偿还债务。油价下跌,对富甲天下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影响也很大。这些国家纷纷动用大笔海外资产和存款。由于大量提走存款,西方国家部分银行因资金周转困难而无法维持,国际金融危机一触即发。

国际油价下跌,往往会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以石油为支柱的英磅,由于油价下跌而汇率疲软,为了保住英磅,防止物价上涨,英国中央银行不得不在国际市场上大量抛售美元,购进英磅,用以调高英磅利率。

反之,油价上涨,会迫使石油进口国增加美元支出,使本国经济下降,通货膨胀率增加。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石油价格的波动影响在产油国和石油进口国的经济发展方面都会有日趋显著的表现。

同时,石油勘探开发,往往会为当地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推动力。我国新疆的克拉玛依大油田在发现之前几乎是一块人迹荒芜的不毛之地,经过几十年建设,那里已成为工作、生活着数十万人的石油城。天津大港油田、辽宁盘锦的辽河油田……一座座新兴的石油城的诞生、发展是石油成为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社会变革、经济振兴、物质文明发展的有力例证。在中东地区,这种例子更是举不胜举。沙特阿拉伯在20世纪60年代初,还是个保守的游牧部落社会。石油的发现与开发,很快就使这个“骆驼加帐篷的社会”一跃成为一个“喷气机加计算机的社会”。科威特和文莱原来也是两个非常落后的国家,人民仅仅靠捞珍珠生活,开发了石油之后,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在美国,休斯敦以前仅仅是一个南部荒凉的小镇,随着该地区和邻近的墨西哥湾油气田的大规模开发,一跃成为一个拥有200多万人口的美国南方最大的工业城市,成为集石油工业、航天工业和计算机工业为一体的“世界油气之都”。

石油工业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庞大系统工程,它的发展依赖于多学科的发展和运用。同时,随着它的发展,也有力地促进着化工、新能源开发、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核能技术以及其他尖端技术的发展。

我国从1996年成为石油纯进口国以来,每年石油进口量不断增加,国际油价的波动就会在我国立即有所反映。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国内燃油价格的每次波动都与国际油价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加入WTO,与国际经济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国际油价的涨落肯定会对我国石油市场,甚至国民经济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这一点,是值得我国关注的。

可以预见,石油在未来的社会中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国际经济、战略、外外、金融的“催化剂”以及“推进剂”的作用。石油的开发与利用,也将会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半个多世纪以前,石油就被喻为“现代工业的血液”。随着社会的发展,石油本身的价值早已远远超出了一般的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领域,渗透到社会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石油在国际政治中的战略角色越来越突显。

石油首先扮演着国际政治的“晴雨表”,尤其在西亚、非洲发生的大大小小争端,几乎都与石油有关。当然,与石油相关的国际政治最敏感点还在中东。那里是全世界的主要石油基地之一,油价的涨落和国际政治斗争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成为西方大国争夺的战略要地,那里的任何冲突都含有微妙的政治背景。

在中东地区,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为疆土斗争了几十年,它们已同石油及国际政治交织到一起。巴勒斯坦有众多的产油国支持,以色列则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中东政治、军事冲突加剧,西方大国立即纷纷抢购石油,油价会随即上扬。而当那里政治军事形势平稳,军事冲突平息,油价又会很快落下来。从20世纪80年代的两伊战争到90年代的海湾战争,都可以看到石油的“身影”。

石油的价格,也是一些国家在进行外交活动时的得力“筹码”。在美国,早有人把用石油打外交牌的手段誉为“石油外交”。

石油,可以成为国家之间互相拉拢、控制、合作的“筹码”,在以前的欧洲经济互助委员会中,苏联依附着自己极其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特意铺设了“友谊”输油管线,以低于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小兄弟”捷克斯洛伐克(现已分为捷克和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和当时的东德等国输送石油,而以正常的国际市场价格向西欧和日本等国出口石油。有时候,一个产油国出于国际政治目的,可以把石油高价进口、低价出售,当然也可以低价进口、高价出售。

石油当然也可以成为国际斗争的“武器”。这一点,位于世界主要产油区的阿拉伯国家运用得最为频繁、娴熟。

1973年10月初,埃及、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游击队与以色列打响了“中东战争”。在这次战争中,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团结一致,用石油作“武器”,把对美国等支持以色列侵略的国家的石油供应量逐月减少5%,并以减产、禁运、提价、国有化和增加本国股份等措施,对美国、以色列等国家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加之阿拉伯国家在道义上和财力上对埃及、叙利亚及巴勒斯坦的支持,有力地影响了战争的进程。

西方发达国家国内石油消耗过分依赖中东的进口,所以,这些国家用石油“武器”起到了军事武器起不到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的这场以石油作“武器”的斗争,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了西方社会动荡。在那段时期中,国际金融货币市场,通货膨胀,人心惶惶。石油“武器”引发的“石油危机”给西方经济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从那以后,国际石油市场一有风吹草动,美国的经济学家就纷纷提出警告:如果美国国内石油需求量持续增加,生产量低,进口扩大,那么,类似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就有再度爆发的危险!

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之后,受到“制裁”的伊拉克也频频用石油作“武器”,忽而要求增加用于换食品的石油出口量,忽而又减少石油产量,以求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上扬,搅得国际石油市场动荡不勘,这当然也会涉及国际政治、经济。

由于石油已广泛而深入地渗入经济生活的各个环节,石油价格的波动直接冲击着世界金融市场,对金融市场起着一种“调节剂”的作用。

1986年,国际油价暴跌,相同体积的石油价格甚至低于“可口可乐”饮料的价格,使一些产油国出现债务危机。墨西哥政府宣告自己已无力偿还债务。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石油出口国也纷纷表示难以偿还债务。油价下跌,对富甲天下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影响也很大。这些国家纷纷动用大笔海外资产和存款。由于大量提走存款,西方国家部分银行因资金周转困难而无法维持,国际金融危机一触即发。

国际油价下跌,往往会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以石油为支柱的英磅,由于油价下跌而汇率疲软,为了保住英磅,防止物价上涨,英国中央银行不得不在国际市场上大量抛售美元,购进英磅,用以调高英磅利率。

反之,油价上涨,会迫使石油进口国增加美元支出,使本国经济下降,通货膨胀率增加。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石油价格的波动影响在产油国和石油进口国的经济发展方面都会有日趋显著的表现。

同时,石油勘探开发,往往会为当地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推动力。我国新疆的克拉玛依大油田在发现之前几乎是一块人迹荒芜的不毛之地,经过几十年建设,那里已成为工作、生活着数十万人的石油城。天津大港油田、辽宁盘锦的辽河油田……一座座新兴的石油城的诞生、发展是石油成为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社会变革、经济振兴、物质文明发展的有力例证。在中东地区,这种例子更是举不胜举。沙特阿拉伯在20世纪60年代初,还是个保守的游牧部落社会。石油的发现与开发,很快就使这个“骆驼加帐篷的社会”一跃成为一个“喷气机加计算机的社会”。科威特和文莱原来也是两个非常落后的国家,人民仅仅靠捞珍珠生活,开发了石油之后,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在美国,休斯敦以前仅仅是一个南部荒凉的小镇,随着该地区和邻近的墨西哥湾油气田的大规模开发,一跃成为一个拥有200多万人口的美国南方最大的工业城市,成为集石油工业、航天工业和计算机工业为一体的“世界油气之都”。

石油工业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庞大系统工程,它的发展依赖于多学科的发展和运用。同时,随着它的发展,也有力地促进着化工、新能源开发、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核能技术以及其他尖端技术的发展。

我国从1996年成为石油纯进口国以来,每年石油进口量不断增加,国际油价的波动就会在我国立即有所反映。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国内燃油价格的每次波动都与国际油价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加入WTO,与国际经济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国际油价的涨落肯定会对我国石油市场,甚至国民经济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这一点,是值得我国关注的。

可以预见,石油在未来的社会中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国际经济、战略、外外、金融的“催化剂”以及“推进剂”的作用。石油的开发与利用,也将会更好地造福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