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奥迪新A4到底怎么样啊?

2.曲柄连杆机构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何功用?

3.请问发动机的发展史

170f汽油机曲轴更换_163曲轴箱汽油机

书名:汽车发动机原理

书号:9787302220299

作者:王建昕

定价:37元

出版日期:2011-7-4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书主要介绍了汽车最常用的汽油和柴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包括主要性能指标与运行特性、燃料理化特性与热化学、热功转换与能量利用、换气过程与进气充量、混合气形成与燃烧过程、有害排放物生成机理与控制。根据近年来汽车节能减排技术的进步,加强了缸内直喷汽油机、发动机电控以及柴油机排气后处理等技术的介绍,同时简要介绍了混合动力系统基本概念、均质混合气压缩着火等新燃烧方法以及各种代用燃料的燃烧与排放特性。

本书可用作汽车专业及内燃机专业的本科生教材(有配套课件),也可供从事汽车发动机研究和开发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研究生参考。 主要符号表Ⅺ第1章 动力、经济性能指标与影响因素1

1.1 工质对活塞作功及示功图1

1.1.1 工质对活塞作功1

1.1.2 自然吸气四冲程发动机的示功图2

1.1.3 增压四冲程发动机的示功图3

1.1.4 泵气过程功--实际泵气功、理论泵气功和泵气损失功3

1.1.5二冲程发动机的示功图与曲轴箱换气功3

1.2 动力、经济性能指标5

1.2.1 指示性能指标与有效性能指标5

1.2.2 主要指示指标与有效指标的定义与换算5

1.2.3 动力性能速度指标9

1.3 影响动力、经济性能指标的环节与因素10

1.3.1 决定动力输出的“量”与“质”两大环节10

1.3.2 燃料及可燃混合气的热值11

1.3.3 整机燃料消耗率与可燃混合气流量12

1.3.4 燃料的能量转换总效率--有效效率13

1.3.5 整机有效输出功率及燃料消耗率的综合表达式14

思考与练习题15

参考文献17第2章 燃料、工质与热化学18

2.1 燃料及其理化特性18

2.1.1 车用燃料的要求及分类18

2.1.2 车用燃料的主要理化特性及评定20

2.1.3 烃燃料的成分与结构26

2.1.4 单烃的理化特性及其变化规律28

2.1.5 含氧燃料的结构与理化特性30

2.2 汽油、柴油的质量标准34

2.2.1 对汽油质量的要求35

2.2.2 对柴油质量的要求36

2.2.3 中国汽油质量标准37

2.2.4 中国柴油质量标准37

2.3 燃料特性对汽、柴油机工作模式的影响38

2.3.1 对混合气形成方式的影响38

2.3.2 对着火、燃烧模式的影响38

2.3.3 对负荷调节方式的影响38

2.4 工质的主要热力参数39

2.4.1 气体常数与摩尔质量单位39

2.4.2 比热容与等熵指数40

2.5 燃烧热化学41

2.5.1 燃料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41

2.5.2 残余废气系数与废气再循环43

2.5.3 燃料燃烧的分子变化系数44

2.5.4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燃料热值44

2.5.5 可燃混合气热值45

2.5.6 绝热燃烧温度46

2.5.7 化学平衡与燃烧平衡产物47

思考与练习题48

参考文献49第3章 工作循环与能量利用51

3.1 发动机的热力过程与热机循环51

3.1.1热力系统的简化51

3.1.2 热机循环与热效率52

3.1.3 热力过程的简化53

3.2 理想工质的理想循环53

3.2.1 模型的基本假设53

3.2.2 理论循环的类型及参数表达式54

3.2.3 循环参数对循环热效率的影响57

3.2.4 理论循环对改善动力、经济性的指导意义60

3.3 真实工质的理想循环62

3.3.1 模型的构成、特点与意义62

3.3.2 工质特性及其对热效率的影响62

3.3.3 理想循环条件下汽、柴油机热效率的对比64

3.4 真实工质的真实循环64

3.4.1 工质向外传热的损失64

3.4.2 燃烧提前的时间损失及后燃损失66

3.4.3 换气损失66

3.4.4 不完全燃烧损失66

3.4.5 缸内流动损失66

3.4.6 工质泄漏损失67

3.5 机械损失与机械效率67

3.5.1 机械损失的组成67

3.5.2 机械损失各部分所占份额68

3.5.3 机械损失的测量方法69

3.5.4 影响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71

3.6 发动机的能量分配与合理利用73

3.6.1 发动机的能量平衡73

3.6.2 发动机的能量合理利用74

思考与练习题82

参考文献84第4章 换气过程与进气充量85

4.1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85

4.1.1 换气过程与换气系统85

4.1.2 换气过程的分期87

4.1.3 进、排气相位角及其对性能的影响88

4.2 充量系数及其影响因素90

4.2.1 充量系数的解析式90

4.2.2 影响充量系数的主要因素91

4.2.3 稳态条件下充量系数随转速的变化规律97

4.3 进、排气系统的动态效应102

4.3.1 管道中压力波传播的基础知识103

4.3.2 单缸机进气管中动态效应的利用105

4.3.3 单缸机排气管中动态效应的利用108

4.3.4 多缸机的动态效应与各缸进气不均匀108

4.4 发动机增压109

4.4.1 增压度与增压比110

4.4.2 增压方式与增压系统简介110

4.4.3 涡轮增压系统的两种基本形式113

4.4.4 涡轮增压柴油机性能分析115

4.4.5 汽油机涡轮增压技术的难点及解决措施118

4.5二冲程发动机的换气问题119

4.5.1 换气过程与性能特点119

4.5.2 扫气基本形式120

4.5.3 换气质量指标及其影响因素121

思考与练习题123

参考文献124第5章 运行特性与整车匹配125

5.1 工况、工况平面与功率标定125

5.1.1 发动机运行工况125

5.1.2 工况平面与发动机的工作区域126

5.1.3 发动机的功率标定127

5.2 发动机运行特性及其分析方法127

5.2.1 发动机特性的分类127

5.2.2 运行特性及其分析方法129

5.3 速度特性与配套汽车的动力性130

5.3.1 汽油机的速度特性130

5.3.2 柴油机的速度特性131

5.3.3 汽、柴油机速度特性曲线的对比133

5.3.4 发动机外特性曲线对汽车动力性影响133

5.3.5 外特性曲线的运行稳定性与柴油机的调速特性137

5.3.6 提高汽车动力性的措施140

5.4 负荷特性、全特性与配套汽车的燃油经济性142

5.4.1 汽油机的负荷特性143

5.4.2 柴油机的负荷特性143

5.4.3 汽、柴油机负荷特性曲线的对比145

5.4.4 发动机的全特性145

5.4.5 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的措施147

5.5 混合动力系统及其运行特性151

5.5.1 车用混合动力系统概述151

5.5.2 不同构型分类及能量流动分析152

5.5.3 按混合比例分类158

5.5.4 典型的混合动力系统158

思考与练习题160

参考文献163第6章 燃烧的基础知识164

6.1 燃烧现象及其分类164

6.1.1 燃烧现象164

6.1.2 燃烧分类及其特征164

6.2 可燃混合气的着火与着火理论165

6.2.1 热着火理论165

6.2.2 链式着火理论167

6.3湍流及其在内燃机燃烧中的作用168

6.4 均质混合气中的火焰传播169

6.4.1 层流火焰传播170

6.4.2 湍流火焰传播171

6.5 液体燃料的雾化与喷雾特性172

6.5.1 液体燃料的喷射雾化172

6.5.2 喷雾特性173

6.6 油滴的蒸发与燃烧176

6.6.1 单个油滴的蒸发与燃烧176

6.6.2 油束及油滴群的蒸发与燃烧177

6.7 示功图与燃烧放热率178

6.7.1 示功图178

6.7.2 燃烧放热速率178

6.7.3 累计放热率179

思考与练习题180

参考文献180第7章 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与燃烧181

7.1 柴油机的燃烧过程及其特性分析181

7.1.1 柴油机燃烧过程181

7.1.2 合理的燃烧放热规律184

7.2 柴油机燃油喷射及混合气形成185

7.2.1 喷油系统与喷油特性185

7.2.2 缸内气流运动191

7.2.3 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方式193

7.3 柴油机的燃烧室及其特性197

7.3.1 直喷式燃烧室197

7.3.2非直喷式燃烧室202

7.3.3 不同柴油机燃烧室的对比及选型203

7.4 柴油机的燃烧噪声205

7.5 柴油机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207

7.5.1 燃油喷射系统类型与特点207

7.5.2 柴油机综合管理系统212

思考与练习题216

参考文献217第8章 汽油机混合气形成及燃烧过程218

8.1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及其特点218

8.1.1 汽油机燃烧过程分析218

8.1.2 汽油机与柴油机燃烧特性的比较221

8.2 汽油机的爆燃与循环波动223

8.2.1 爆燃223

8.2.2 表面点火225

8.2.3 循环波动227

8.2.4 各缸工作不均匀性229

8.3 汽油机混合气形成230

8.3.1 对汽油机混合气形成的基本要求230

8.3.2 汽油机燃油雾化方式分类231

8.3.3 化油器232

8.3.4 进气道喷射及混合气形成233

8.4 汽油机燃烧室及其特性237

8.4.1 汽油机燃烧室设计的基本原则237

8.4.2 典型燃烧室及其性能对比239

8.5 汽油机电子控制系统与控制技术240

8.5.1 汽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结构及原理240

8.5.2 管理系统主要控制功能242

8.5.3 故障诊断系统248

8.6 稀薄燃烧与缸内直喷式汽油机252

8.6.1 稀薄燃烧的基本概念252

8.6.2非直喷稀燃252

8.6.3 缸内直喷稀燃254

8.6.4 均质当量比GDI汽油机262

8.6.5 对汽油机稀燃与GDI技术的总结265

思考与练习题266

参考文献268第9章 有害排放物的生成与控制269

9.1 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269

9.1.1 有害排放物的种类及危害269

9.1.2 有害排放物的评价指标271

9.1.3 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271

9.1.4 有害排放物生成的影响因素280

9.2 排放法规及测试方法284

9.2.1 排放法规分类284

9.2.2 轻型车排放法规285

9.2.3 重型车排放法规290

9.2.4 采样系统及方法293

9.2.5 有害排放物的测试方法294

9.3 汽油机排放的机内净化技术299

9.4 柴油机的机内净化技术303

9.4.1 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分类303

9.4.2 柴油机低排放燃烧过程基本控制思路304

9.4.3 改善燃烧以降低柴油机排放的主要技术305

9.4.4 改善燃料以及含氧燃料设计311

9.4.5 对应不同排放法规的技术路线312

9.5 汽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314

9.5.1 汽油机排气后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314

9.5.2 汽油机冷起动排放及其技术对策318

9.5.3 NOx?吸附还原催化剂319

9.6 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320

9.6.1 氧化催化器320

9.6.2 微粒捕集器321

9.6.3 NOx?还原催化器323

9.6.4 四效催化剂325

9.6.5 重型柴油机后处理技术路线325

9.7 非排气污染物控制技术326

9.7.1 曲轴箱强制通风装置326

9.7.2 燃油蒸发控制系统327

思考与练习题328

参考文献330第10章 新燃烧方法及替代燃料发动机331

10.1 均质混合气压缩着火331

10.1.1 内燃机可能的燃烧模式331

10.1.2 HCCI汽油机332

10.1.3 柴油机的HCCI燃烧339

10.2 均质混合气引燃342

10.2.1 基本思路342

10.2.2 燃烧特性342

10.2.3 主要性能对比343

10.3 气体代用燃料发动机343

10.3.1 燃气发动机分类343

10.3.2 天然气发动机344

10.3.3 氢燃料发动机349

10.3.4 二甲醚发动机350

10.4 液体代用燃料发动机351

10.4.1 生物柴油发动机351

10.4.2 甲醇发动机352

10.4.3 乙醇发动机354

10.4.4 合成柴油发动机356

思考与练习题357

奥迪新A4到底怎么样啊?

宝马烧机油是一个普遍现象,所以不必着慌,但是烧机油了,就要尽快解决。而要想解决烧机油就必须知道到底什么造成了烧机油。

其实,烧机油的根子就是在于国内的燃油品质和机油品质太差。燃油差,大家应该心里还有数,但是机油差,有点不太明白。人家欧洲机油标准远高于中国,在欧洲,机油当中必须有22%的添加剂,其中的添加剂的含量如下:典型的多级机油—78%的基础油、10%的粘度改进剂、3%的洗涤剂、5%的分散剂、1%的磨损保护、3%的其他成分;而国内的机油添加剂的含量最多不超过15%,甚至更少。机油品质差,不仅不能将发动机工作时吸入空气中的灰尘和燃烧后形成的积碳清洗掉,而且自身氧化形成的胶质和其他杂质结合会导致更多积碳的生成。这些积碳沉积在活塞内,影响活塞环向外的弹性张力,造成缸压衰退;如果沉积在发动机内,则会造成润滑不良,磨损加剧,油耗增大,功率下降,造成烧机油。

烧机油并非绝症,而且烧机油完全是可以预防的,预防的成本也是最低的。预防的方法也很简单,一是在汽油中定期加入玛蒂BE和玛蒂F,保持燃油系统清洁,抑制积碳,提升燃烧效率;二是在机油中加入玛蒂M,提升机油性能,如清洁、润滑、保护、控温等功能更加强大,减少发动机脏污,避免磨损,这样解决了燃油和机油品质差的问题,以后完全不用担心烧机油了。烧不烧机油,关键要学会预防。

如果已经烧机油了,必须尽快解决。目前有两种比较流行的办法一是找地大修,配件质量、技师水平能保障,费用能承受的话,你可以试试,但是大修后必然会对发动机产生伤害,这是常识,车不是开坏的,是修坏的!

二是不大修解决,因为烧机油的根源在于油品和机油品质不好,导致积碳过多,由此造成活塞环卡住、缸壁磨损、油封老化等一系列问题,从而烧机油,通过高品质的清洁修复技术,可以搞定这些问题,做到不大修也能解决烧机油问题,而且从根源上解决汽油和机油品质问题,保证了以后不会再复发。

曲柄连杆机构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何功用?

一汽奥迪A4分三个排量进行销售,分别是1.8T、2.4和3.0。其中1.8T分为四款,有手动基本型、自动基本型、舒适型和技术领先型。2.4排量分为三款,有舒适型、舒适运动型和舒适尊享型。而3.0排量只有一款,并且加装了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

一汽奥迪A4 3.0的发动机是一汽奥迪系列的一个亮点。它配备了由Coswroth公司生产的世界级铝合金曲轴箱V6发动机。该公司专门为奥迪赛车生产发动机,其铝合金铸造技术和发动机制造工艺,为奥迪赢得了数十个国际汽车大赛的冠军。采用这种可发出162千瓦动力的发动机,使奥迪A43.0型轿车具有了一颗赛车的心。奥迪对A4 1.8T发动机和2.4发动机也进行了一些改进。功率分别达到120千瓦和125千瓦,相比较而言,A4 1.8T发动机动力性能上和2.4发动机差距非常小,而且油耗更低,性价比更高。

但严格地讲,一汽奥迪A4的发动机缺少亮点,少了几分期待中的运动体验,与在德国销售的同款车有差异。 根据与经销商的交流得知,这种现象在较大程度上与我国的燃油等级有关。比如在欧洲,奥迪的3.0 V6 发动机必须使用“超级+(super plus)”无铅汽油,排放值好于欧Ⅳ标准,同时还要达到220马力功率的高性能。而我国最好只能买到97号普通无铅汽油,而且质量上还与国外同类型汽油有一定差距。作为国产车而非进口车,A4的发动机必须能够毫无问题地使用国内的汽油,而越精密、越先进的发动机,对于燃油品质发生变化的适应能力越有限,也就是说,当根据燃油的情况对发动机的控制系统和器件加以改动时,发动机在性能上作出的妥协比较多。

在动力传动上,奥迪A43.0标配了奥迪专利技术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为车辆提供了双倍附着力。该系统能使车辆能在多种复杂路面上,在转向或制动时,自动、准确、及时地分配各车轮的着地力,从而使车辆在复杂情况下行驶的定向稳定性和牵引性提高。那么多花“银子”购买全轮驱动的车型值吗?坦率地回答是:如果不是经常跑在雨雪路面上,通常不必使用相对昂贵的全轮驱动技术。但也有例外,如果两个驱动轮在附着力强的路面上都不能完善地发挥发动机所提供的驱动力,那么全轮驱动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奥迪A41.8T和2.4标配的multitronic无级/手动一体式变速箱是汽车传动技术的一个提高。它将自动变速器和手动变速器的优点合二为一,象自动排挡一样操作简单、手动排挡一样反应快捷,并互补了它们的一些不足。 multitronic无级/手动一体式变速箱可在发动机任何转速下自动调节至合适传动比,使车辆具有更好的加速性能,并在经济性、舒适性等方面有所提高。

内饰与乘坐

内饰很平常,但三辐方向盘是亮点,它提供了拇指按键加减档的功能,运动味道很浓。此外,奥迪A4可以选装一些C级车才有的豪华装备:中控台上的车载导航系统可以收看电视节目或调整音响程序,BOSE音响为则每一段旅程渲染艺术的激情,奥迪A4还提供一个全尺寸备胎,体现了奥迪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的宗旨。

增加乘坐者的活动空间是奥迪A4内部设计的优先项目。奥迪A4有充裕的后排腿部空间以及头部和肩部活动空间,为高个子人带来方便,尤其是头部空间,明显优于其竞争对手奔驰C级和宝马3系。

安全性

奥迪A4继承了奥迪注重安全的传统,其标配的多项安全设备为乘员创造了理想的安全环境,达到各项国际被动安全标准。两侧的头部保护气帘几乎覆盖了从A柱到车厢后部的整个侧面;为前方安全气囊设计的新型智能碰撞感知器可探测到事故的严重程度,确保气囊及时打开。

ESP通过综合自动控制行驶状态,协助驾驶员在因转向不当而出现潜在危机局面时控制车辆的形式,提高了奥迪A4的主动安全性。

总体来说,作为国内第一款国际豪华品牌的B级轿车,一汽奥迪A4做的还算出色,虽然有一定的不足,但是从车主反馈来看,不足之处还没有影响到车主对它的评价,得到了众多车主的好评,基本与奔驰C级和宝马3系平行。

我认为是很值得考虑的!

请问发动机的发展史

曲柄连杆机构主要由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机体缸盖组、平衡机构等组成。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是将活塞的直线往复运动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实现工作循环,进行能量转换,并向外输出动力。

(1)活塞连杆组

如图3-4所示,其主要由活塞、活塞环、活塞销、连杆等组成。

图3-4 活塞连杆组

1.气环 2.油环 3.卡簧 4.活塞 5.连杆 6.保险铅丝 7.连杆螺栓 8.连杆盖 9.定位套管 10.连杆轴瓦 11.连杆衬套 12.活塞销

①活塞。活塞的主要作用是与汽缸、汽缸盖组成燃烧室;承受气体膨胀压力,并经连杆传给曲轴;在曲轴、连杆带动下完成进气、压缩和排气三个辅助冲程。活塞在高温、高压工作条件下高速往复运动,且惯性力大,故要求强度高、重量轻、导热性好、耐磨,柴油机广泛采用铝合金加工制造。如图3-5所示,活塞主要由顶部、防漏部(环槽部)、裙部(导向部)和销座等四部分组成。

图3-5 活塞的构造

1.活塞销座孔 2.环槽部 3.顶部 4.裙部

②活塞环。活塞环分为气环和油环。气环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并将活塞顶部的热量传给汽缸壁,再由冷却水带走。油环的作用是把机油均匀地分布在汽缸壁上以利润滑,并把多余的机油从汽缸壁上刮下,防止润滑油窜入燃烧室。

③活塞销。活塞销的作用是连接活塞和连杆,并传递动力。活塞销与销座普遍采用浮动式连接,即发动机工作时,活塞销在销座和连杆小头衬套中都能自由转动,使磨损均匀,以延长使用寿命。为防止活塞销轴向窜动而刮伤汽缸壁,所以在活塞两个销孔的环槽中装有卡簧,如图3-6所示。

图3-6 活塞销及其组合

1.活塞销 2.卡簧 3.活塞 4.连杆小头衬套 5.连杆

④连杆。连杆由小头、大头和杆身三部分组成。连杆小头与活塞销相连。在小头孔内压有青铜衬套或粉末冶金衬套,以减少磨损和便于更换。连杆大头与曲轴的连杆轴颈相连。为便于装配,连杆大头一般都做成分开式,用连杆螺栓紧固在一起。连杆大头孔内装有薄壁轴瓦,连杆机构如图3-7所示。连杆的作用是连接活塞和曲轴,并使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和曲轴的旋转运动相互转化。连杆一般用中碳钢或合金钢制成。

图3-7 连杆

(a)斜分式 (b)平分式

1.连杆小头 2.杆身 3.连杆大头 4.瓦片 5.连杆盖 6.连杆螺栓 7.锁片 8.定位套筒 9.衬套 10.螺母

(2)曲轴飞轮组

曲轴飞轮组主要由曲轴和飞轮两部分组成,如图3-8所示。

图3-8 曲轴飞轮组

1.六角螺栓 2.弹簧垫圈 3.三角皮带轮 4.飞轮螺母 5.止退垫圈 6.飞轮 7.飞轮平键 8.曲轴油塞 9.曲轴 10.曲轴平键 11.曲轴正时齿轮 12.轴向弹性挡圈

曲轴的作用是将连杆传来的力变成旋转力并输送出去,同时通过曲轴齿轮或皮带轮驱动配气机构、风扇及水泵等辅助机构,以实现工作循环。轮的作用是贮存和放出能量,帮助曲柄连杆机构越过止点和完成进气、排气和压缩三个辅助冲程,并使发动机旋转均匀。此外还能克服发动机短时间的超负荷。小型柴油机的飞轮,还有便于启动及输出功率的作用。为便于发动机进行维修调整,飞轮上刻有各种记号,与机体上的记号对正,可分别表示活塞上止点、供油提前角、气门开闭时间等。

(3)平衡机构

往复活塞式发动机,如果没有良好的平衡机构,在工作中就会产生强烈的振动,导致连接件松动,驾驶员疲劳,并加速受力机件的磨损变形。尤其在单缸机上更为突出,所以必须采取平衡措施。小型拖拉机上常见的平衡机构有双轴平衡与单轴平衡。双轴平衡机构效果好,但结构较复杂。单轴平衡机构结构简单、尺寸小、重量也轻,但平衡轴与曲轴不同心,其平衡效果比双轴平衡机构要差些,双轴平衡机构如图3-9所示。

图3-9 双轴平衡机构

1.活塞连杆组 2.曲轴 3.上平衡轴 4、7.平衡轴齿轮 5.启动齿轮 6.下平衡轴 8.调速器齿轮 9.凸轮轴正时齿轮 10.曲轴正时齿轮

159.机体与曲柄连杆机构的保养要注意哪些要点?

(1)新的和大修后的柴油机必须按规定进行磨合。磨合后要立即进行磨合后的保养,而且必须在清洗润滑油油道和更换润滑油后,才能进行正常的负荷工作。

(2)在尘土多的地方作业,应防止尘土进入汽缸套,以减小活塞、汽缸套的磨损。保持曲轴箱内的清洁并使用质符合要求的润滑油。

(3)定期检查各连接件的紧固情况,必要时拧紧。定期检查连杆轴承、主轴承的紧固情况和轴瓦的磨损、腐蚀情况。发现不正常的情况及时处理,以免小问题发展成大故障。

(4)定期拆下缸盖,清除汽缸套、活塞顶部、气门和气门座上的积炭,减小磨损,有利于散热。定期清除连杆轴颈滤油腔内的杂质,并清洗干净。

(5)定期更换活塞环。活塞环的使用寿命比汽缸套短,发动机两次大修之间需要更换1~2次活塞环,但换环的次数不宜过多,因每次换环后,都要重新磨合,这将缩短汽缸套的使用寿命。

(6)定期清洗曲轴箱和换气装置。

160.如何检查活塞环?

(1)活塞环端隙检查

把活塞环与缸套内壁擦干净,把汽缸直立平放,将活塞环平放在缸套里,再把活塞顶部朝下,挤压活塞环于离缸套口40毫米处(目的是使活塞环摆平),然后选择适当厚薄规片检查插入端间隙。如果间隙超限,不能使用;间隙过小,应锉削环端多余部分。锉削时要小心,不能使端口平面有任何歪斜。检测锉削平面是否平整,可用五指均匀着力压紧活塞环外圈,使端口合拢,用目测对光检查,在两端平面上不见光线为宜(图3-10)。

图3-10 测量活塞环开口间隙

1.活塞环 2.厚薄规

(2)活塞环侧隙的检查

把活塞环槽和活塞环清洗干净,将环外圆放入环槽,用厚薄规测量(图3-11)。如间隙过小,不能使用,可用“0”号砂纸铺平在平板或玻璃板上,用五指在活塞环侧平面上均匀施压,成“8”字形在砂纸上循环来回磨削,直到间隙符合要求为止。

图3-11 测量活塞环侧隙

1.活塞 2.厚薄规 3.活塞环

(3)活塞环弹力检查

活塞环弹力过大,会使磨损增加;弹力过小,则失去密封和刮油作用,造成漏气和烧机油。活塞环弹力的检查,可用对比法:将新活塞环和旧活塞环直立在一起,用同等的力同时由上往下压活塞环,观察环口间隙。如果新、旧环间隙相等或环口同时相遇,说明被检查的旧环弹性良好,可以使用;如果新环口有一定间隙,而旧环口已经相遇,则说明被检查的旧环弹力不足,需要更换。

(4)活塞环漏光度检查

将活塞环平放在汽缸内,在活塞环下边放一只小灯泡,上面放一块遮光板(图3-12)。然后观察活塞环和汽缸之间的漏光缝隙。如若干处漏光的总长度之和小于汽缸直径的1/2为许可。否则,应更换。

图3-12 活塞环的漏光检查

1.汽缸套 2.遮光板 3.活塞环 4.电灯泡

161.如何安装活塞环?

把活塞环和活塞清洗干净,并涂上机油;把活塞环分组配合环槽,即测得间隙大一点的,依次从第一道环槽往下装。将有倒角的或打有“上”字标记的环朝活塞顶部安装,这是为了保护汽缸内壁的润滑油膜;安装第一道环开口和第二道环开口应错开120°,其余的可按120°安装(图3-13)。总原则是,每一道环缺口不能对着销座孔安装。

图3-13 柴油机活塞环安装时开口分布示意图

1.第一道油环开口处 2.第一道气环开口处 3.第三道气环开口处 4.第二道气环开口处

162.如何巧抽柴油机曲轴?

在维修S195型柴油机时,有的需要拆出曲轴,在拆卸之前,先要拆掉汽缸盖、连杆活塞,这比较麻烦。可采用比较简单的方法:放尽油底壳中的机油,拆开机体后盖,松开两个连杆螺栓,把活塞转到上止点,拆下飞轮和主轴承盖,机体侧放,使曲轴后端朝上,然后将曲轴向右转动,再用工具将连杆挑离轴颈,即可向上抽出曲轴。图3-14为多缸柴油机曲轴。

图3-14 曲轴

1.启动爪 2.甩油盘 3.曲轴正时齿轮 4.螺塞 5.杂质分离管 6.滤油孔 7.主轴颈 8.连杆轴颈 9.油孔 10.曲轴法兰 11.挡油螺纹

163.曲轴轴承选配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1)轴承长度符合规定

新选配的轴承装入座孔后,两端均应高出座孔平面0.05毫米,以保证轴承与座孔紧密贴合。检查轴承长度的经验做法是:将轴承在座孔内装好,扣合轴承盖,在轴承盖与座结合的平面一边,插入厚度为0.05毫米的铜皮,把另一边的螺栓按规定扭力拧紧,当把夹有铜皮的一边螺栓拧紧到14.7牛·米时,铜皮抽不出,说明轴承长度合适;若铜皮能抽出,说明轴承过长,应在无突榫的一端将轴承适当锉低;如果有铜皮的一边螺栓未拧到规定的扭力,铜皮就抽不出,说明轴承短,应重新选配。

(2)背面光滑突榫好

轴承背面必须光滑,定位突榫应完好无损,如过低可用尖铳铳出理想的突榫。若突榫损坏,应重新选配轴承。

(3)弹性合适无哑声

在自由状态下,把新轴承放入轴承座孔后,轴承的弯度要小于座孔的弯度,以利于轴承装入座孔后轴承能借自身的弹力与座贴合紧,有利散热。敲击轴承查听,如有沙哑声,说明合金与底板贴合不牢,应重新选配。

(4)轴承合金表面,不应有裂纹和漏出底板的砂眼存在。

164.为什么要检查曲轴轴承的轴向间隙?

为了适应发动机机件正常工作的需要,曲轴必须留有一定的轴向间隙。间隙过大,会给活塞连杆组的机件带来不正常的磨损;间隙过小,则会使机件因受热膨胀而卡死。因此,在主轴承修配好后应检查和调整曲轴的轴向间隙。

165.为何要有曲轴箱通风装置?

发动机曲轴箱通风装置有防止机油变质、防止曲轴油封、曲轴箱衬垫渗漏、防止各种油蒸气污染大气等作用。

在发动机工作时,总有一部分可燃混合气和废气经活塞环窜到曲轴箱内,窜到曲轴箱内的汽油蒸气凝结后将使机油变稀,性能变坏。废气内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硫,水蒸气凝结在机油中形成泡沫,破坏机油供给,这种现象在冬季尤为严重;二氧化硫遇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遇到空气中的氧生成硫酸,这些酸性物质的出现不仅使机油变质,而且也会使零件受到腐蚀。由于可燃混合气和废气窜到曲轴箱内,曲轴箱内的压力将增大,机油会从曲轴油封、曲轴箱衬垫等处渗出而流失。流失到大气中的机油蒸气会加大发动机对大气的污染。发动机装有曲轴箱通风装置就可以避免或减轻上述现象。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想了解汽车,有必要先对发动机进行一个大概的认识。

首先来看看最常见的一个发动机参数———发动机排量。发动机排量是发动机各汽缸工作容积的总和,一般用升(L)表示。而汽缸工作容积则是指活塞从上止点到下止点所扫过的气体容积,又称为单缸排量,它取决于缸径和活塞行程。发动机排量是非常重要的发动机参数,它比缸径和缸数更能代表发动机的大小,发动机的许多指标都同排气量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排量越大,发动机输出功率越大。

了解了排量,我们再来看发动机的其他常见参数。很多初级车友都反映经常在汽车资料的发动机一栏中见到“L4”、“V6”、“V8”、“W12”等字样,想弄明白究竟是什么意思。这些都表示发动机汽缸的排列形式和缸数。汽车发动机常用缸数有3缸、4缸、6缸、8缸、10缸、12缸等。

一般说来,排量1升以下的发动机常用3缸,例如0.8升的奥拓和福莱尔轿车。排量1升至2.5升一般为4缸发动机,常见的经济型轿车以及中档轿车发动机基本都是4缸。3升左右的发动机一般为6缸,比如排量3.0升的君威和新雅阁轿车。

排量4升左右的发动机一般为8缸,比如排量4.7升的北京吉普的JEEP4700。排量5.5升以上的发动机一般用12缸发动机,例如排量6升的宝马760Li就采用V12发动机。在同等缸径下,通常缸数越多排量越大,功率也就越高;而在发动机排量相同的情况下,缸数越多,缸径越小,发动机转速就可以提高,从而获得较大的提升功率。

以上是有关发动机缸数的知识,下面我们接着了解“汽缸排列形式”这个重要参数。一般5缸以下发动机的汽缸多采用直列方式排列,常见的多数中低档轿车都是L4发动机,即直列4缸。另外,也有少数6缸发动机采用直列方式排列。

直列发动机的汽缸体成一字排开,缸体、缸盖和曲轴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低速扭矩特性好,燃料消耗少,尺寸紧凑,应用比较广泛,缺点则是功率较低。一般1升以下的汽油机多采用直列3缸,1至2.5升的汽油机多采用直列4缸,有的四轮驱动汽车采用直列6缸,因为其宽度小,可以在旁边布置增压器等设施,例如北京吉普的JEEP4000就采用直列6缸发动机。

另据专业人士介绍,直列6缸发动机的动平衡较好,振动相对较小,所以也为一些中、高级轿车所采用。6到12缸的发动机一般采用V形排列,其中V10发动机主要装在赛车上。V形发动机长度和高度尺寸小,布置起来非常方便。一般认为V形发动机是比较高级的发动机,因而成为轿车级别的标志之一。

V8发动机结构非常复杂,制造成本很高,所以使用的较少,V12发动机过大过重,只有极个别的高级轿车采用,比如上面提到的宝马760Li。而大众公司近来还新开发出了W型发动机,有W8和W12两种,即汽缸分四列错开角度布置,形体紧凑,大众的顶级轿车辉腾就有一款采用了排量6.0升的W12发动机。

机体是构成发动机的骨架,是发动机各机构和各系统的安装基础,其内、外安装着发动机的所有主要零件和附件,承受各种载荷。因此,机体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机体组主要由气缸体、曲轴箱、气缸盖和气缸垫等零件组成。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