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年日元会涨到多少

2.2021年2月食用油为什么涨价了好多?

3.或因国内油价大涨,我国恢复两家加拿大菜籽出口商的市场准入

4.粮油行业未来几年发展的趋势怎么样?

5.俄罗斯主要进出口产品

6.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多力食用油能否起死回生?

7.俄罗斯2021年食用油产量

2021年食用油价格会下降吗_2021年食用油涨价了吗

2021年物价上涨的原因和影响:通货膨胀严重,供应链断裂,劳动力短缺,极端天气泛滥,工业原材料大幅度上涨,终端企业出现严重亏损。

物价上涨的形式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如通过降低产品质量、凭证供应等价格管制措施,表面上看来物价并未上涨,但如果放松价格管制,物价就会普遍上涨,因此这是一种隐蔽性通货膨胀。

需求拉上:

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物价上涨的原因,物价上涨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或是物品与劳务的需求超过按现行的价格可得到的供给,因而一般物价水平上涨。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供给推动

从总供给的角度来分析物价上涨的原因。供给就是生产,根据生产函数,生产取决于成本。因此,从总供给的角度看,引起物价上涨的原因在于成本的增加。成本增加意味着只有在高于从前的价格水平时,才能达到与以前一样的产量水平,即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使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这种价格上升就是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

2021年日元会涨到多少

近日,随着印尼一条政令的宣布,全球油脂市场再次“炸锅”。

印尼称,将对棕榈油出口进行临时许可证限制,限制出口总量的1/3,即减少约400万吨,这一政策将持续到5月23日。

印尼作为全球最大的植物油出口国,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印尼的棕榈油年产量在4550万吨左右,出口数量约2800万吨,约占全球市场的60%,欧洲、印度以及中国等都是其主要的出口对象。

印尼对油脂出口的限制并不是首次了,去年的时候,就曾上演过类似的行情。

去年4月份的时候,印尼突然宣布,启动食用油和棕榈油产品的出口禁令。

这在当时引发了市场的轩然大波,全球棕榈油价格迅速飙升。

最高时,马来西亚出口到我国的到港成本高达13000元/吨。

但是好景不长,这个政策仅维持了不到一个月就宣告结束了,原因是出口禁令发布后,国内需求难以消耗庞大的棕榈果产量,大量新鲜的棕榈果最终只能烂掉,价格大跌,农民利益受到严重损失,引发了种植者们的强烈抗议。

不过虽然后来政策松绑,但实则明松暗紧,依然使得全球棕榈油价格再次大涨,全球油脂价格也再创新高。

到了今年1月份,印尼再次出台新政,将国内棕榈油的“国内市场义务”从1:8调整为1:6,即销售商每在国内销售1吨的棕榈油,可以获得6吨的出口额。

其目的就是为了限制销售商出口,或者说在出口的同时要先顾及国内的供给。

不过随着俄乌冲突引发的油价大涨,为了平抑高油价,印尼也大力推进生物柴油政策,因此也使得国内消费增加,国内食用油价格依然高涨。

眼看就要到传统的伊斯兰节了,为了确保国内需求的满足,于是印尼才不得不又出台了近日的这个限制出口的政令。

可以看到,也就是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印尼的食用油政策就来回变化多次,为啥总变来变去的呢?

其实印尼也有苦衷,即在国内需求及出口需求之间总是无法平衡。

一方面,棕榈油出口是印尼出口贸易收入的重要来源,占印尼整个出口贸易收入的第二位。

但另一方面,其国内对于棕榈油的消耗量也很大,尤其自俄乌冲突爆发后,原油价格大涨,使得生物柴油需求大增,再加上等需求集中,使得印尼经常在二者之间来回徘徊。

于是,政策多变近妖。

那么,随着这次出口限制的发布,又会对市场有什么影响呢?

大概是大家也都深知印尼的“为难”,因此认为本次政令的影响相对有限。

甚至部分机构认为,新政策可能会提前结束,因为随着出口受限,印尼国内库存很快又会达到高位,那么只能再次调整政策,恢复出口。

另一方面,短期内虽然对全球油脂市场产生一定扰动作用,但是全球植物油价格再出现暴涨暴跌的几率并不大。

一是全球油脂市场正在恢复。

去年四大植物油供给均偏紧,这才使得市场出现了较大的波动。

但今年豆油、菜籽油等供给逐渐宽松,因此市场压力明显下降。

二是主要的需求国库存充裕,需求并不强烈。

印度是全球油脂进口大国,而经过两年的积累,库存已得到恢复,市场预计后期印度需求回落,其中棕榈油及豆油进口可能将大幅减少。

而另一方面,中国棕榈油库存也有明显提高,已处于近5年来的历史第二高。

再加上二季度大豆进口集中到港,因此供给充裕。

因此,印尼的新政总体影响有限。

2021年2月食用油为什么涨价了好多?

 2022年春天被日本人称为“涨价之春”,长年饱受通缩之苦的日本出现罕见的物价上涨。

*

持续的乌克兰危机正不断推高日本的进口原材料价格,与此同时,日元汇率在两个月内下跌11%,4月20日一度跌至129日元兑1美元,刷新200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日,日元兑换人民币汇率也跌破1人民币兑换20日元大关,创近7年新低。

*

以往,日元贬值通常被视为经济增长的积极信号,如今却演变为措手不及的“恶性日元贬值”。在原材料价格高涨和日元贬值的双重作用下,日本造纸、食品等行业成本飙升。

*

生活在日本首都圈千叶县的全职太太井上最近逛超市发现,4月开始,食用油、面粉、蛋黄酱,甚至还有纸尿裤都涨价了,而且很多食品是继去年秋季之后的第二轮提价,进口肉类也意料之中更贵了。

*

井上告诉澎湃新闻:“几十年来,收入和物价都陷入共同停滞的恶性循环,现在收入还是没变,食品价格涨得虽然不多,几十日元左右,但还是很让人在意。”

*

日本政府的焦虑感拉高,财务大臣铃木俊一近日在参议院会议中表示,日元贬值速度较快,从当下的经济状况来看,会带来强烈的负面影响。日本央行总裁黑田东彦4月25日表示,日元下跌走势相当剧烈,但是坚持宽松货币政策。

*

面对日元汇率连跌不止,日本政府和央行是放任还是无奈?

*

物价上涨之因

*

当地时间4月26日晚,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召开记者会,敲定了总额6.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179亿元)应对物价上涨的紧急对策,包括向低收入育儿家庭发放5万日元,延长向炼油商发放补贴的时限。

*

自俄乌危机爆发,全球大宗商品大幅上涨,而日本能源和食品高度依赖海外进口,原油价格上涨,继而导致电费和燃气费随之升高。井上说,他们四口之家3月的电费约8400日元,和去年3月相比至少增加了三成。“电价居高不下,食品价格也上涨,如果持续下去,将给家庭收支造成不小的负担。”

*

日本总务省4月22日公布的3月全国消费者物价指数较上年同期上升0.8%,升幅达到14个月来新高。其中,能源价格的升幅创1981年以来最高纪录。今年已有多家日本电力公司不堪电价之高宣布破产,诸多商场为节省电力,关闭了电器展示样品的电源。

*

雪上加霜的是,日元大幅贬值放大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

去年10月,岸田文雄上台伊始,日本国民民主党代理代表大冢耕平在参议院会议上提问:“日元实际有效汇率已降至1970年代前半期的水平。(首相)怎么看?”当时岸田文雄避而不答,随后召开了阁僚会议磋商原油价格走高对策,日元贬值的压力开始显露。

*

在日本经济界,125日元兑1美元一直被视为可以容忍的贬值下限,这一界限出自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因此被称作“黑田防线”。今年以来,日元汇率不断下探,“避险资产”的光环逐渐失色,“黑田防线”也被击溃。

*

在日本央行和政府看来,坚持日元“适度”贬值,有助于增强日本对外出口,并推高日本通胀,不过汇率下跌的速度如此之快,是他们不愿看到的,却“身不由己”。

*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副院长张玉来对澎湃新闻表示,日元急剧贬值一部分源于外部因素。上个月,美国退出宽松政策,步入加息通道,形成了日美利差,吸引国际资本涌向美国。此外,在俄乌冲突背景下,美国在明确不介入冲突后,受到资本市场的高度青睐,其金融主导体位又在对俄经济制裁过程中得到再次确认,改变了国际资本市场“动荡时期买日元”的风向。

*

“美国经济非常强劲。希望恢复物价的稳定。”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3月16日的记者会上宣布改变疫情以来的政策,加息0.25%,启动量化紧缩政策。担心资本外流的经济体纷纷跟进,欧美多数国家利率转正。此时,日本央行执着于宽松货币政策,加码购债,将长期利率维持在零利率水平。

*

据共同社报道,黑田东彦4月22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演讲时表示,日本的物价上升是暂时的,为了经济复苏,必须坚持强有力的货币宽松政策。对于外界普遍关心的日元贬值问题,他只字未提。

*

日本央行和政府在本轮日元贬值中处于被动境地,究其根本还在于日本经济自身。

*

日元贬值之困

*

生于昭和末年的井上,在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和亚洲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成长,“许多人有‘日元升值恐惧症’,一旦升值意味着不景气,股市也会应声下跌,因此会习惯性认为贬值没有关系、贬值更有利,但现在形势不同了。”

*

近20年来,日本一直试图摆脱通货紧缩。2013年春天,黑田东彦走马上任执掌日本央行,和当时的安倍政府联手,提出在两年内实现2%的通胀目标,推行“超级量化宽松”政策。在黑田看来,物价不上涨就难以改变日本经济持续萧条的状况。

*

黑田东彦通过采取大规模的货币刺激措施来推动日元大幅贬值,助力“安倍经济学”,希望以此提升企业利润,使企业扩大用工及经营规模,进一步刺激消费,增加内需。然而,日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显示,“安倍经济学”的第一支箭——超宽松货币政策,只在射出的第一年略见成效,在刺激内需方面后继乏力。

*

9年过去了,2%的通胀目标始终没有实现,黑田东彦所坚持的“弱势日元”立场却难被动摇。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称,黑田在明年4月任期结束前不会改变货币政策,以维护其政治遗产,但他已经越来越势单力薄,尤其是日元持续贬值,引来诸多质疑声。

*

此时,出面为黑田“站台”,也是在捍卫“安倍经济学”。据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安倍4月25日表示,目前日元贬值对经济的影响并不令人担忧,“日本工业出口能力强,如果外国游客恢复入境,日元贬值对日本来说无疑是个积极的环境。”

*

不可否认,在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确实有过两次有益的日元贬值,先后发生于2002年和2012年。但是随着时代变化,日本经济结构转型使日元贬值变得负面。

*

张玉来指出,随着日本企业大举进军海外,海外设备投资甚至超过国内设备投资规模,经济结构转向了“投资债权国”模式。这种结构导致日本经济(国内)竞争力迅速下滑,体现技术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日本出口中的国内附加值部分都在下降。

*

眼下,日本政府和央行就日元贬值释放的信号模棱两可。

*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财务大臣铃木俊一4月26日表示,汇率的急速波动不可取,将密切关注汇率动向。黑田东彦虽然承认“急速的日元贬值是负面的”,但坚持“日元贬值对经济总体而言有益”。这样的表态促使市场判定日本官方不会采取行动应对日元贬值,导致进一步抛售日元的恶性循环。

*

日本财界的担忧声渐高,对岸田政府而言,参议院选举在即,日元疲软已成为一个难以忽视的政治热点。

*

日本经济之“损”

*

今年3月底,日本央行总裁和首相时隔5个月进行会谈,谈话结束后黑田东彦在首相官邸被记者围住。据日本广播协会(NHK)的视频报道,当被问及日元贬值问题时,他回答:“我们(日本央行)的实时金融调节对汇率没有直接影响。”又有记者追问,首相是否就贬值问题提出要求,黑田说:“没有特别要求。”

*

日媒报道指出,黑田明确否认日本央行对日元贬值负有责任,而是将皮球踢给了岸田政府。

*

诚然,日本央行加息退出宽松货币政策是抑制日元贬值的选项之一,但是这将给政府造成更大的财政负担,使经济“降温”。日本近两年因防疫需求扩大财政支出,增加国债发行,该国财务省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底日本国家债务达1218万亿日元,国民人均负债约为971万日元。

*

日本央行此时完全没有把加息纳入考虑范畴,还在致力于压制长期利率上升。据NHK报道,日本央行从4月21日至26日购入了超2兆亿日元的国债,截至26日,长期利率仍然在央行所能容忍的上限附近徘徊,未出现明显回落。

*

日本央行于4月27日至28日召开金融政策决定会议,政策制定者在拥抱抑或抵制日元走低的问题上存在分歧。外界普遍关注是否会转换大规模金融缓和政策。27日援引经济学家意见指出,有九成可能性将维持现状。

*

“现在日元贬值很糟糕,对日本经济无益。”日本商工会议所负责人三村明夫4月21日在记者会上表示,希望政府分析日元贬值的影响并考虑应对政策,超半数中小企业认为贬值对经营不利。如果企业无法将“输入型通胀”转移到销售价格中去,受损的将是企业自身利润。

*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物价上涨导致日本企业和国民的不满情绪加剧,今夏的参议院选举临近,岸田政府的政治危机感非常强烈。4月26日,岸田文雄表示,为稳定汇率而考虑经济政策,这是政府应该努力做的事情。

*

为应对日元贬值,日本政府出售持有的美元、买入日元的“外汇干预”是一种手段,但前提是要与美国方面进行协调。回顾1995到1998年的日元贬值周期,日本央行在后期大举干预买入日元,也未能挽回跌势,最后靠美国出手才使日元贬值止步。

*

而现在美国正在通过货币紧缩对抗高通胀,难有余力帮助日本。据日本民营电视台TBS报道,铃木俊一和美国财长耶伦4月22日就日美两国汇率情况进行了沟通,日本政府相关人员称,美方是积极探讨的态度。不过报道分析,美国政府或许难以认同买入日元来干预,因为此举会压低美元汇率,加快美国国内通胀上升。

*

在日元进一步贬值之前,日本政府能否争取到美方的理解也成为一大焦点。日本学习院大学教授伊藤元重24日撰文指出,日元实力已经降到1995年顶峰时期水平的一半以下,不仅是汇率上的贬值,更重要的是通缩使日本的物价和工资比其他国家低,结果导致“日元的购买力下降,我们的工资购买力也下降,日本变得贫穷”。

","force_purephv":"0","gnid":"9a92d49a85a71780b","img_data":[{"flag":2,"img":[]}],"original":0,"pat":"mass_leader,art_src_1,fts0,sts0","powerby":"cache","pub_time":1651069877000,"pure":"","rawurl":"","redirect":0,"rptid":"e0de9a8ad7095a9e","src":"中国青年网","tag":[{"clk":"keconomy_1:日本","k":"日本","u":""},{"clk":"keconomy_1:岸田文雄","k":"岸田文雄","u":""},{"clk":"keconomy_1:日元","k":"日元","u":""},{"clk":"keconomy_1:日本经济","k":"日本经济","u":""},{"clk":"keconomy_1:日本央行","k":"日本央行","u":""}],"title":"日本直面“涨价之春”:日元实际汇率已暴跌至50年前2021年日元会升值吗? - : 必然会升值,日元的贬值速度无法跟上美元.因为日元已经低到不能再低的位置了.美元经济尚未好转的情况下,未来全球经济并不乐观,日本作为美国首席马仔,常年来都是给美国经济擦屁股的,现在美国经济不见起色,日本经济呢?事实上2021年以来,日本经济实体已经出现集体躺的姿态,如果没有新的办法去扭转,日本经济很可能成为下一个美元大放水导致的牺牲者.日元需要大放水,但是已经放的没有水可放了,所以日元只能是俯卧撑,就是先升值,然后再贬值,资产泡沫吹起,这一升一贬之间,资产泡沫不断成长,就是日本经济崩溃的开始....

日元还可能涨吗 - 还有可能涨到100以上吗?还是直接换人民币存定期?: 美元兑日元 短线回到100比较难. 中线存在继续下跌机会. 第一目标将看102,继续跌破有望下看前期低点95附近.

请问近期日元走向?手中有几百万日元,: 我觉得近期在115左右盘整.最低114.5,最高115.5.7月份马上就到,不知日本银行的加息是否可以兑现,如果能兑现这可是日元上升的最好理由.否则仍然需要找方向.

日元未来走向日元强劲数据带领下,是否开始反击了,力度有多大? : 两周之内116后涨到112.50左右

日圆还会涨到102吗? : 只有跌破113.20后才有40%可能性

日圆要涨到什么价位? : 不跌破115.00,日圆就不会出现大幅上涨,预计日圆在116.00-121.00之间振荡的可能性较大

2021年日元为什么跌了 - : 1人民币元=13.2487日元 1日元=0.07548人民币元

日元还能涨吗 还能涨多少 最多能涨到哪 - : 个人分析会涨

2021年四月买一万日元用多少人民币? - : 人民币597元兑换日元约10000元

或因国内油价大涨,我国恢复两家加拿大菜籽出口商的市场准入

主要受到三方面因素影响:

一是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国家对食用油战略储备意愿增强。自2020年4月以后大型国企持续收储豆油,预计豆油收储将延续至2021年二季度。

二是受2019年末干旱天气影响,2020年国际棕榈油产不足需。

三是多数国家生物柴油计划执行较好,生物柴油需求维持稳定增长局面。

从供货端看来,因为东南亚地区天气状况一切正常,生产量有希望不断修复,但供货工作压力的反映幅度并不算太大,不太非常容易对价钱组成很大的危害。

接着的5月份,生产量同比增长幅度很有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窄,但在如今的宏观经济局势及其农业产品大牛市的新格局下,美国大豆生产量对植物油脂燃料销售市场的危害更为突显,从而造成的需求价格弹性更高。

粮油行业未来几年发展的趋势怎么样?

据来自新浪财经的最新消息显示,5月18日,加拿大贸易部长和农业部长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加拿大被告知,中国已经恢复了两家加拿大公司维特拉Viterra和理查森RichardsonInternational的市场准入。

加拿大对此决定表示欢迎。

因为在油菜籽船货中查出有害物质,我国自2019年3月份开始陆续吊销了包括维特拉、理查森等在内的加拿大菜籽出口商的对华出口许可。

资料显示,目前国内食用油年消费量大约为3000万吨,其中菜籽油消费约为600万吨左右,但同样由于国内菜籽产量有限,每年约需进口500万吨左右的菜籽类商品进行补充,而进口的主要来源国就是加拿大。

加拿大是世界最大的油菜籽生产国和出口国,全国有多达4.3万个农场以种植油菜籽为主,加拿大每年产出约1550万吨油菜籽,中加菜籽贸易是加拿大对华最核心的贸易商品。

据加拿大最大的谷物加工商理查森国际有限公司给出的数据显示,在限制对华出口之前,2018年加拿大油菜类产品对华出口价值超过40亿加元,约合207.9亿元人民币,占加拿大对华出口总额15%以上。

此后,加拿大方面一直就相关问题向WTO申诉,均未取得成功。

此次突然恢复两家加拿大菜籽出口商的市场准入,分析认为可能和当前持续上涨的国内食用油价格相关。

实际上,我们翻阅更多的资料发现,早在2021年随着国际粮价的走高,我国对来自加拿大的菜籽类商品进口限制已经有所放松。

2021年5月份我国粮食进口分国别统计

数据显示,在2021年的我国菜籽类商品进口方面,加拿大作为全球最大的菜籽类产品出口国地位显著,虽然进口总量无法和2019年之前对比,但无论是菜籽、菜籽油还是菜粕,还是占据了当年我国同类商品进口的首位。

从具体进口数据来看,2021年我国进口了244万吨加拿大菜籽,占加拿大出口总量的20%以上,占我国菜籽当年进口总量的92%;菜籽油91万吨,约占我国总进口量的42%;菜籽粕158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77.6%。

另据未经证实的消息显示,在那两年我国从阿联酋进口的菜籽油、菜粕类也基本是以加拿大菜籽为原料加工而来。

随着乌克兰葵花油出口受阻、印尼暂停棕榈油出口等影响,国际植物油价格已经纷纷涨至历史高位区。

而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食用油消费国,80%左右的食用油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

这其中除了直接的棕榈油进口外,还包括每年9000多万吨的大豆进口,可提供约2000万吨的大豆油消费,以及菜籽和菜籽油的进口。

俄罗斯主要进出口产品

食用油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食用油行业相关上市企业有京粮控股(000505)、深粮控股(000019)、西王食品(000639)、金龙鱼(300999)、道道全(002852)、中炬高新(600872)等。

本文核心数据:全球食用油消费量数据;全球食用油消费量结构数据等

消费总量持续增长

食用油是人们生活必需的消费品,是提供人体热能和必需脂肪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的重要食物。随着全球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全球食用油消费需求持续提升。据美国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食用油消费量为1.91亿吨,到2020年,全球食用油消费量增长至2.05亿吨。

到2021年,全球食用油消费量进一步提升为2.11亿吨,同比增长2.7%。

从人均年消费量排名情况来看,以联合国发展规划署理事会公布的2021年全球人口78.04亿和全球食用油总销量为依据,可以计算出2021年度全球人均年食用油消费量为27.0千克。分地区来看,人均年消费量位于全球均值以上的地区包括印度尼西亚、美国、巴西、欧盟以及中国等地区,其中印度尼西亚以72千克的人均消费量排名第一;美国和巴西分列二三位,人均消费量分别为52.9千克和46.3千克。

中国消费独占两成

从具体到全球食用油消费结构来看,全球食用油需求分布与各地区人口构成以及经济水平联系紧密,目前中国、欧盟、印度、印度尼西亚以及美国等五大地区食用油需求量约占全球需求量的近60%。

到2021年,中国食用油消费量占比为20.09%,稳居第一;欧盟及印度分列二三位,占比分别为12.50%和10.69%。

具体到地区来看,作为全球第一大人口国,中国食用油需求远超其他地区,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中国在食用油需求方面仍保持增长势头。到2021年,中国食用油总消费量提升至4233万吨,同比增长3.9%。

除中国外,欧盟地区食用油需求量也维持在较高水平,但相较于中国需求的增速,欧盟地区食用油增长石油明显趋缓。

数据显示,2017-2020年,欧盟地区食用油消费量虽小幅提升,但总体维持在2500-2600万吨之间,增长缓慢,2021年,欧盟地区食用油消费量为2633万吨,同比增长2.4%。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食用油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多力食用油能否起死回生?

1.铁矿石

从2021年1月至7月,中国进口铁矿石及其精矿6.4903亿吨。2021年1月至7月,中国的铁矿石及其精矿进口额为1118.92亿美元。铁矿石就是铁矿石,任何含有铁或铁化合物的矿石都可以称为铁矿石;然而,在工业或商业之中,铁矿石不仅应含有铁,而且还应具有利用价值。

2.铜产品

尽管中国是世界之上铜产品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在一定程度之上仍依赖外国进口。2021年1-6月,中国未锻造铜及铜制品进口量为2794791吨,2021年1-6月中国未锻造铜及铜制品平均进口价格为9100美元吨。

3.大豆

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7月,中国进口大豆876.4万吨,比上月下降18.3%,比去年同期创纪录水平下降13.2%。大豆进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国内豆粕需求放缓,2021年1-7月中国大豆进口5762.7万吨,同比增长4.5%。

4.食用油

2021年1-6月,中国食用植物油进口量579万吨,比2020年同期增加176万吨,同比增长32.2%;进口金额为569965.8万美元,比2020年同期增加267691.7万美元,同比增长72.6%。

由于产业发展的相对单一,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滞后,“机械和设备类商品”成为俄罗斯进口贸易中的核心——2020年,机械和设备在俄罗斯进口贸易额中的比重由2019年的46.1%升至47.6%。远远超过其他类别的商品进口数额,即俄罗斯贸易结构的科技含量有待提升啊!

南生注意到,我国依然是俄罗斯的最大贸易伙伴,也是俄罗斯的石油、木材、黑色和有色冶金原材料对外销售的主要渠道。而俄罗斯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一半以上都是制成品和机械制造业产品。然后就是包括衣服、鞋、家居之内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俄罗斯2021年食用油产量

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食用油,中国烹饪中少不了的一类调味品,煎煮焖炸都离不开它。而随着国内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对食用油的用量和质量也有了新的要求与标准。2021年我国精制食用植物油产量为4973.1万吨,但需求量却高达6092.5万吨,仍存在较大缺口。

而伴随着食用油需求量的日渐增加的是居民 健康 意识的提升,少油、低盐的饮食习惯正在被更多人接纳,因此胆固醇较高的话花生油正在被逐渐被玉米油、葵花籽油甚至是橄榄油所替代。这本该是多力食用油这一主打 健康 用油品牌的一大机遇,可实际上它近几年的发展,着实令人唏嘘。

食安问题频出,多力仍处复苏阶段

多力食用油自2008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就一直以玉米油、葵花籽油等植物油而被消费者所熟知,而且其自称的“富含88%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的葵花籽油,一直都受到一些 健康 家庭的青睐,可在2020年,多力食用油却被相关部门指出,其违规添加禁用香味改良剂乙基麦芽酚。

标称由佳格食品(中国)有限公司生产、佳格投资(中国)有限公司销售的多力食用植物调和油(1.8L/瓶,2019/4/16)乙基麦芽酚检出值为50.6μg/kg;标称由佳格食品(中国)有限公司生产、北京鑫海韵通商业大楼平谷大卖场销售的多力臻宝食用植物调和油(5L/瓶,2019/5/10)乙基麦芽酚检出值为78.2μg/kg。

被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轮番点名的多力食用油,在当时一度被全面下架,自此之后,多力不仅在葵花籽油领域丧失了统治地位,其在食用油领域也开始丢失市场。因为国内消费者的一贯认知中,油是不能出问题的。

调味品类市场的口碑是最难建立的,可一旦被消费者们所熟知和青睐,那就是代代延续的事情,因此调味品企业虽然利润较低,可走的却是稳定和薄利多销的道路。而业内一霸金龙鱼,也因为疑似使用转基因原料而遭人诟病。

早在2021年年报中,金龙鱼汇总品牌旗下拥有17家拥有转基因加工资质的企业,但金龙鱼却声称自己坚持不用转基因原料,这难免令人有些疑惑。而除此之外,近年来随着油脂原料价格的暴涨,金龙鱼在近期公布的2022年上半年年报中,也透露品牌发展已经到达了一个临界值,并且随着市场需求的饱和,食用油行业将在一个较为平缓的市场下稳步前进。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自去年金龙鱼卷入存在致癌物质的舆论之后,它的股价就开始一路下滑:公司股价至高位累计跌超65%,市值蒸发5000多亿,并且似乎没有触底反弹的意思。而金龙鱼却在财报中辩解称,是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动力不足等。但食品安全的红线,是消费者购买的底线。

食用油的安全一直被国人所重视,尤其是在建立一定的品牌忠诚度之后,一旦出现舆论风波,就会迅速流失市场占有率。多力在一个月内发生两次安全问题,已经让本身就小众的葵花籽油,变得更加岌岌可危,因此时至今日,多力仍在努力争夺自己丢失的市场份额,奈何收效甚微。

细分食用油市场,营销策略却难奏效

根据天猫发布的2022年食用油行业趋势白皮书显示,过去一年天猫常用烹饪油品类中,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的规模增速同比增长了22%和10%,增长速度排在常用烹饪油品类前两名,用户在厨房用油的选择上越发青睐清淡油种,而多力自然不会放过这一重新树立品牌口碑的机会。

多力食用油早在2019年,就开始进行多品类的布局。2020年,多力推出酱油和芝麻油;2021年推出花椒油、藤椒油、辣椒油等众多调味油品。2022年多力食用油宣布,还将陆续推出大米、料酒、醋等厨房必备产品,大有全面布局调料市场的势头,但这其中的学问可并非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食用油的原材料就已经足够复杂,除了有传统的花生、大豆、葵花籽、茶籽等,还有玉米、橄榄等等,多力在这方面自然有着较为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但在大米、料酒、醋等原料多、酿造配方大同小异的情况下,多力其实是难以兼顾的,除非其采用贴牌的形式来代工,否则其在前期还需要大力建设供应链体系,这对于目前急于重回市场的多力而言,不是一个合适的时间点。

除此之外,多力目前在营销策略上,也是不走寻常路的。与金龙鱼、福临门等传统牌子,喜爱在固定电视频道投放广告、在大型连锁商场做线下活动所不同,多力食用油选择的是电商+点对点的发展模式,这在食用油行业,是独一份的存在。

多力一方面与优质餐厅合作,比如在北京与一众知名餐厅合作推出“觅宴京城”系列,将营销融入场景;另一方面拥抱新零售,与盒马鲜生、京东、天猫等大型电商超市达成了战略合作,似乎要把整个市场都覆盖起来,可事实上,这个方案操作起来的难度之大,并非一星半点。

据公开数据显示,消费者食用油购买渠道多集中在大卖场或者是超市,在电商平台上购买的话,也只能接受类似于朴朴、沃尔玛等当日达的购买模式,因为消费者对于油的品质需求是很高的,从九十年代的散装油,发展到如今的精装油,便可见一斑。

超市等卖场购买的油,消费者用起来会更为安心,因为他们一方面是希望能够在线下货比三家,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品牌来购买,另一方面也是在信赖商超的品控,认为在正规渠道购买,就算出问题,也能找到责任方,而多力在餐厅与电商端发力,虽然是提升了不少的销量,但却始终没有直接触及到消费者,因此这套推广策略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在接受调研的消费者中,高达50%的居民表示,家中使用的油,一直就是那几个老牌子,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轻易更换的,除非有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多力想要依靠大餐厅的口碑、电商渠道的便利,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恐怕会遭到滑铁卢。

大打技术牌,却迎行业新冲击

柴米油盐酱醋茶,作为我国14亿人口每天都离不开的东西,哪怕是其中一个品类的1%,都已经能成为行业巨头了。年消费量达到3600万吨的食用油市场,只需要1%的市场份额,就是销量超过50亿的细分巨头。

在新消费时代下,在产业进化与变革的大背景下,所有行业其实都面临着大洗牌的风险。

新消费时代,新兴品牌对传统企业造成的冲击可谓是巨大的,而外卖行业的兴旺所带来的便利,无疑也为食用油市场未来的走向,蒙上了一层纱。

外卖行业的便利,让所有在外务工的中青年一族,减少了下厨的时间,并且得益于美团、饿了么两家平台的龙争虎斗,近年来外卖的价格也有所回落,这对于食用油企业而言,理应是一件好事,但对于多力食用油而言,却并非如此。

多力目前主打的是更为 健康 的玉米油和葵花籽油,并且其自称已经有了更为先进的技术,能够进一步提升油的品质,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更低的性价比。

选用100%非转基因玉米作为原料,同时采用成本更高更天然的创新物理压榨工艺,保留更多营养之余,最后还通过全程充氮保鲜技术,做到“滴滴锁鲜”。这就是多力食用油引以为傲的7重精炼技术”。可在业内人士看来,食用油虽然在中国厨房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可在 科技 层面上宣传的话,反而会适得其反。

食用油在我国已有了很深的 历史 渊源,而传统的古法压榨手段,是许多消费者都较为认可的,其不添加任何杂质的、滴滴天然的价值,是很能吸引消费者为其买单的,尤其是现如今添加剂正逐步被人们所熟知、所避免的时候,多力食用油还在大力宣传自己的黑 科技 ,这似乎有些违背消费者的需求了。

在外卖行业+新消费盛行的时代里,买油大户基本是一些连锁餐厅、外卖大户,或者是预制菜厂家,这些商家在购买食用油的时候,和普通消费者相比,对于价格是更为敏感的。多力这一不打促销、不玩性价比的品牌,几乎不会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这无疑也是一种市场的流失。

不可否认的是,外卖行业中有一类较为特殊的餐种,对于油的要求是很高的,那便是轻食类。可这类餐食会更加青睐于使用茶油,或者是橄榄油等品质更高的油种,而非玉米油或者是葵花籽油,因为这两种油有着更高的溢价空间,但明显多力也不在他们的选购范围内。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注定食用油使用量大于西方,俗话也有说“油多不坏菜”,因此油也是消费者爱囤的一个产品,一旦看到熟悉的品牌在打折促销,便会毫不犹豫地下手提走,这也导致近年来许多品牌都开始玩起了低价倾销的套路。而不玩这一套的多力,截至2022年上半年,市场份额仅剩3%,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在产品几乎大同小异的情况下,要如何找到品牌的闪光点,在市场站稳脚跟,绝非是一件易事,但在其他品牌都在玩价格战的时候,多力的技术牌就得打得有些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尤其是在油这个,消费者追求越简单、越少添加越好的领域里,还弄得如此花里胡哨,着实是有些令人费解了。

结语

多力食用油如今身处的时代,早已不是它刚刚步入中国时的那个环境了,在尤其是在多力还出过两次安全事故的情况下,想要重新赢回消费者的信心,仅靠包装的升级换代、请代言人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加贴近市场的需求。

咨询机构APK-Inform称,2021年12月份俄罗斯大豆压榨量达到36.8万吨,创下年内最高纪录,环比增加20%,但是同比减少21%。

虽然2021年俄罗斯大豆产量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但是压榨量仍是2015/16年度以来的最低水平,因为油菜籽和葵花籽压榨更有吸引力,国内豆粕销售低迷不振。